[創作邦週報] 現在還適合做個人品牌嗎? / AI 年會 / 每週社群更新

[創作邦週報] 現在還適合做個人品牌嗎? / AI 年會 / 每週社群更新

[創作邦週報] 現在還適合做個人品牌嗎? / AI 年會 / 每週社群更新

Hi 大家好,最近開始嘗試挑戰一些比較複雜的料理,對我來說料理不是只是吃,更多時候變成繁忙生活的一種調劑,做料理的時候常常覺得特別輕鬆有趣。

現在還適合做個人品牌嗎?

應該還是有很多人在思考標題說的這件事,也想要去做,但可能也有很多考量,例如覺得現在很多人在做感覺很難做,或是不知道要做什麼,又或是感覺平台不支持新人,很難做起來等等。

其實這些考量都沒有錯,但對我來說不太會是選擇要不要繼續做自媒體的關鍵考量,下面分享三個我自己的一點想法。

1.個人品牌是一個長期事業

從短期看,個人品牌可能很競爭,很難快速做起來跟獲益,但是當你把時間拉長,其實會發現這就是一個「投資」,且投資標的是自己,投資自己一直都是最好的標的之一。

因為自己不會背叛自己,自己的成長就是最大的收益,而且長期經營下去不管是在能力、人脈、產品等各方面都會有長尾及複利效應。

舉例來說,我自己有推出線上課跟數位商品,老實說到後期很多課程跟商品都賣不太動了,相較於剛推出落差很大。

但到現在,課程跟產品離推出都超過一、二年以上了,但還是持續有人買,而因為時間的關係,我會持續推出,當這些商品越累積越多,雖然可能都賣的少,但累積起來也是一筆收入。

再來就是我現在依然持續更新內容,新內容也會帶動舊內容的販售,如果我沒有持續去累積和更新,不可能會有這些商品能賣,也沒有新內容來帶動,所以經營個人品牌把目光放「長」,心態上也會更好。

2.如何維持經營熱忱

要長期經營就必須維持熱忱,我會建議找到自己有興趣且最好能持續有產出的方向去做,通常會從自己的專業或興趣下去,因為你要長期分享,就一定是持續接觸的東西。

如果沒有持續了解,怎麼可能長期去保持分享。

以我來說,我一開始分享設計知識,是因為那是我每天都在接觸、學習、應用的東西,每天都有新收穫跟回饋。

我就把這些當成筆記,製作成貼文分享出來,而現在分享的跟過去不同也很正常,因為我的工作、狀態都改變了。

因為個人品牌就是一個會跟著自己持續變化與成長的,你的追蹤者追蹤的不止是特定的知識內容,更是你這個人。

3.不要太被外在影響

不要被外在的數據成效、他人表現等因素影響,一樣回到第一點,當你是長期思維,那這些東西都不再那麼重要,因為不管外在如何,你如果想做,都應該持續下去,畢竟個人品牌跟在公司工作不一樣,你能離開公司,但你永遠都還是你。

這其實是我自己遇過的坎,當我這樣想後,發現外在很多東西都變得不重要了。

以我自己來說,我對數據的關注很低,不是數據沒用,而是我一人經營精力有限,光是持續產出內容就不容易了,還要花時間去看數據並分析真的太累。

雖然會覺得數據可以協助我調整產出方向,但更多時候我怕的是創作被數據影響。

舉例來說有些內容雖有流量,但可能跟自己原本定位不同,這些內容可能是爭議話題、時事、搞笑內容等等,這些內容有流量但都無法替你累積精準受眾,也無法獲取效益。

數據如果要看,就必須先排除一些例外,以及思考有哪些內容是流量不好你也願意做的。

你該關注的是這些內容是否是你真的喜愛的,是否對他人有幫助的,是否能夠給你帶來效益的(講座分享邀約、合作案、購買你的商品等),這些可能都是更有意義的「數據」。

「記住,個人品牌是長期事業,必須用長遠的思維看待跟規劃。」


[推薦] いいフォント-免費日文字體介紹網站

我很喜歡的寶藏日文字體介紹網站,專門介紹各種免費日文字體,且透過主題式的方式來介紹,對於應用也是很好的參考。

我很喜歡他們推特,會用主題的方式整理很多好看的字體
▶︎ https://x.com/goodfreefonts

󠀠官網
▶︎ https://goodfreefonts.com/

[​好文] 用 NotebookLM 當自己的教練

這篇分享了如何把 NotebookLM 變成自己的教練,透過上傳自己的各種文章、筆記等內容,讓 AI 來全面的了解你,然後再透過一些問題詢問 AI,幫助自己更進步。

我覺得除了問題都很棒之外,這篇文也提醒我可以多寫一些關於自己的紀錄,這樣未來透過 AI 可以做很多事情。

👉 Facebook 原文

[​好活動] AI 變化太快,該長期投入學的東西絕對不是工具

雖然我自己也很常介紹各種 AI 工具,但也因為一直在追,加上有在分享,所以更有感,如果你想 AI 感到焦慮,除非你跟我一樣本來就喜歡體驗各種工具,不然以有限的學習時間來說我不建議你去太深入了解「工具怎麼操作」

① 學操作價值低

一路以來,AI 的工具的變化很快,功能一直更新,很多操作其實都已經改變,甚至因為很多新的模型出現,一些操作技巧反而沒有用了,所以工具的操作只要稍微熟悉就好。

② 應用的目的更重要

工具是為了解決問題,更應該花時間的地方是釐清自己的工作流程與使用工具的目的,當你夠理解時,就可以找到適合的工具與方法來解決。

③ 核心的能力還是一樣重要

工具雖然一直變,但在應用上,我發現有很多核心的能力還是一樣重要,例如:「溝通能力」。

AI 要用的好,溝通能力很重要,只有表達的清楚,才能獲得理想的答案,「garbage in garbage out」還是很有道理的。

④ 專業知識更有價值

在長時間使用 AI 後,我發現專業知識其實更有價值,以我來說,我因為會設計,所以在應用一些 AI 生成工具時,更容易找到好的應用方式,或是能夠搭配我的專業把產出變得更有價值。

舉例來說,當我生成的素材不夠理想,我可以搭配 PS 修圖,讓素材可用,從不好用變成有價值。

在 AI 時代,你的經驗與 Know-how 會影響你與 AI 協作產出的內容品質。

⑤ 多學習了解別人的應用方式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直很愛看大家如何用 AI,每個人、不同領域和產業等,都有不同的應用方法,而多看別人的應用很容易給自己帶來啟發。

像是這個月是Generative AI 年會,今年一樣早早就買好票,至從 AI 出現,每年最期待的就是 AI 年會,之前幾次的分享都給我帶來很多衝擊跟收穫。

年會每次都邀請各種領域與專業的人來分享,能看到很多樣的案例,像是這次有 AI 寫程式的主題,也是我自己很期待的,每次看到非工程師背景的人透過 AI 來完成各種有趣的工具跟專案,都讓我覺得超開心。

這就很像是魔法世界的到來,每個人都擁有了魔杖,可以施展魔法來做到以前無法做的事情。

這次年會還有票,如果你有時間真的很推薦你一次到現場感受 AI 的魅力,詳細活動資訊在下方。

 2025 Generative AI 年會 5/9 前有早鳥優惠
請購買 5/24 場次 : https://blindegg.kktix.cc/events/2025gaiconf


[貼文] AI 應用系列 VOL.03

這個系列會分享我如何應用 AI 生成的案例,主要是圖片的應用,視情況可能會分享一些其它非圖片的生成應用。
󠀠
如果你喜歡或想了解更多 AI 生成應用的案例,歡迎可以追蹤我的帳號與分享貼文,每週我都會分享各種 AI 應用心得。

👉 Threads 👉 IG

[貼文] AI 應用系列 VOL.04

這個系列會分享我如何應用 AI 生成的案例,主要是圖片的應用,視情況可能會分享一些其它非圖片的生成應用。
󠀠
如果你喜歡或想了解更多 AI 生成應用的案例,歡迎可以追蹤我的帳號與分享貼文,每週我都會分享各種 AI 應用心得。

👉 Threads 👉 IG 👉 FB

[貼文] 設計微調-VOL.42

這系列會跟大家分享各種我把未設計的文案內容設計調整過後的樣子,並且所有案例都會希望是用很簡單的方式來呈現,讓大家都可以輕鬆學習

👉 Threads 👉 IG 👉 FB


排版微調電子書優惠中,內含超過300個實用設計案例+8 個 AI 與工具應用技巧
現在還能搭配折扣碼「Layout150」使用,再享 150 元折扣喔~
▶︎ https://kevinlearn.cc/minilayout

另還有熱賣 1200 份的「排版心法-一個素材排版系列」電子書可以參考喔
▶︎ https://kevinlearn.cc/layout

關於創作邦與凱文設計

→ 數百種精選設計、工具、AI 資源,請上創作邦網站查看

→ 想學習設計相關 AI 知識的可以看我製作的免費 AI 設計應用指南

→ 想透過 IG、YT、Threads、FB 等社群平台追蹤我,或是想購買設計線上課或電子書的朋友,都可以在我的 Portaly 找到相關連結




🧡 貼心提醒:

1.通常你會在每週三收到電子報

2.如果你的這封信被分類到促銷信件垃圾信件,建議手動將創作邦新增至你的聯絡人名單,未來才不會收不到喔!

3.有發現錯字、錯誤等狀況都歡迎跟我說,雖然改不了,但能幫我進步

4.喜歡我的電子報,歡迎分享給更多人,這給我的最大的鼓勵與幫助

5.直接支持我!可以參考我的產品,這對我會有很實質的幫助

6.追蹤我的各個社群:https://kevinlearn.com

最後,歡迎大家回信或提問給我,我會再透過回信、寫文章的方式回覆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