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感謝大家之前熱烈幫我填寫「遠端工作者需求調查問卷」,這段時間我也有找到我自己使用升降桌的品牌廠商在談開團合作了,如果你需要升降桌、椅子、小站桌等桌面相關用品,可以稍等一下,最快下週應該就會開團。

問卷持續開放填寫,未來會繼續依據大家需求找廠商跟分享心得給大家。

問卷:https://kevinlearn.cc/remotework


自媒體變興趣媒體

前段時間看到知名創作者 Gary Vee 分享的一段內容很有感觸,他認為社群媒體正在轉變,過去的「自媒體」開始變成了「興趣媒體」。

原因是現在演算法更偏好把「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推給你,而非你追蹤的,這導致創作者累積的追隨者已經越來越不重要了。

現在一個第一次在 Threads 發布內容的人,假設他發了一個很棒的內容,可能這個內容累積的觀看比你過去認真經營幾年的內容相加還多。

過去 FB 是讓好友可以互相連結的,但慢慢我們觀看社群已經不再是為了跟好友互動,而是為了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而上線。

看完後我自己也有一些新的思考跟想法,也想來跟大家分享。

影片來源:https://www.instagram.com/reel/DOi1BKNiWDD/?igsh=MXR1dnQ3MDZ2MHJudA==

● 「內容」永遠還是最重要的

我依然認為內容永遠還是最重要的,尤其當追隨者看到的內容以「興趣」為主時,內容更重要。

我自己在今年的社群經營上有很大的感觸,我其實粉絲數停滯很久,甚至還有降低幾百,而貼文的平均流量也一落千丈,這都是大家能看到的,我也不會刻意隱藏,老實說很多內容跟過去並沒有太大差別,但流量更低,原因很多,這邊之後有機會再來分享。

我想分享的是「足夠好的內容」,還是很有流量,今年我自己特別嘗試做了幾篇比較花時間的內容,想試試看「流量到底還有沒有救」。

答案是「有救」,只是需要花更多心力。

「我認為現在經營社群,如果希望有高品質且足夠多的流量,比起日更,我更推薦能嘗試花多點時間,做一個厲害的內容出來(不管是影片、文章、圖文)。」

以我自己來說,之前 Nano Banana 的教學文,就獲得很多分享跟曝光,甚至有媒體轉載、創作者朋友在電子報推薦,這一篇的影響力直接超過我更新的數十篇內容帶來的效益(但我不會說哪些內容沒用,只是影響力上有差)。

● 不要過度包裝自己

​首先是大家越來越喜歡「真實的樣貌」,比起一直分享成功經驗的人,願意跟大家分享失敗故事的人更吸引人。

當你過度包裝,甚至需要透過弄需作假來呈現,早晚會反噬自己,因為人那不是真實的你,你的行為早晚會被發現有問題,甚至會有身邊的人跳出來曝光你。

當你決定開始經營社群,請先誠實面對自己。

不過度包裝自己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經營的比較長久,社群經營其實是一件長期事業,如果你用過度包裝的方式來做,會很累。

你會很難持續做下去,但如果你分享的是真實的自己,那會讓你有更多素材(燃料)能讓你走的更遠。

● 我對於社群經營的反思

其實經營社群要能長久很難,我到現在也不是全職經營,甚至我可以說現在我社群經營根本沒什麼收入,所以我真的不會推薦大家「全職」經營。

來剖析一下,我經營的社群中單純能靠觀看有收入的只有「YT」,而且這非我主力,一個月大概就是 20 美金。

我是經營知識內容的,業配跟團購也很少,大家看我內容其實也知道,原因有很多,不好接到、不喜歡也不會推、品牌沒預算等等。

我很早就知道不能依靠社群來做為收入來源,有人會說賣課、賣商品呢?

這部份可能就是我自己在經營上沒有做的特別好,很多時候也沒在推商品跟課程,沒推、沒廣告就沒單,再正常不過了。

當然這都是我自己的選擇,我這二年把收入轉到「服務」上,我把更多時間花在接案跟顧問上。

主要是我覺得需要持續分享知識需要有更多實戰經驗,不然早晚有一天我會變成那種「只會說,不會做。」的人。

再來就是我是一個蠻容易被影響的人,老實說我有時蠻在意別人的看法,看到很多人在那邊說「賣課是割韭菜」、「這個也敢收費,國外免費就有」、「根本就是靠資訊落差在賺錢」,雖然都不是說我 XD

但我看到還是會思考,我的內容有這樣嗎?(那怕我不是有意的),加上真的很多很厲害的人分享的免費內容超棒(雖然我知道他們根本不差從社群賺錢),這就讓我思考,從社群販售知識賺錢對嗎?或是怎樣做更好?

當然我還是認為足夠好的內容值得收費,我接下來也有付費內容想推,但可能會需要更多規劃,我想說不管免費、付費內容,我都想讓更多有用的知識被傳遞出去。

今年邁入最後一季了,我希望在最後一季可以推出一些不錯的免費內容,一個新的數位商品(AI 電商應用),希望也能把早就想做的直播課安排上日程。

大家可以再等等,也很感謝大家一路支持,我知道電子報觀眾有很多是追蹤好幾年的朋友,因為有你們我才能一路走到現在,謝謝你們。


▍Photoshop Beta 開放使用 Nano Banana 模型

​PS 現在可以直接在 Beta 版本使用 Nano Banana 了(記得更新最新版),使用上搭配 PS 原生功能很方便,不過目前暫時還無法使用參考圖,算是小缺點,但是用在修圖上真的超級方便。

推薦所有訂閱 PS 的都可以玩玩看「調和」跟「Nano Banana」,真的很便利。

▍ChatGPT 官方教學

OpenAI Academy 的「Prompt Packs」頁面專為不同職能而設計,彙整了各種角色可直接應用的 ChatGPT 提示範本。內容包含銷售、人資、產品、IT、工程管理、客戶經理、行政主管、政府部門等領域,協助用戶針對不同情境迅速獲得合適的用語,優化溝通、分析、策略制定與流程自動化。

每個職能包皆提供主題清晰的提示語,涵蓋策略擬定、數據洞察、流程優化、圖像或文件產出、政策草擬、用戶引導、團隊溝通等多元使用場景。這些資源能加速企業數位轉型及個人 AI 實踐能力,讓管理者、實作人員快速擁有可操作的 AI 工具與範例。

官方連結:https://academy.openai.com/public/tags/prompt-packs-6849a0f98c613939acef841c

▍別再糾結通才或專才,用「交易成本」重擬你的成長策略

這篇文就是我還持續用 FB 的原因之一,FB 上還是有這樣的優質長文,而這篇也是我今年讀到最喜歡的幾篇內容之一。

不管是知識的密度、文筆的易讀性、內容的切角都好喜歡,我很難給文章做什麼總結,能做的就是推薦給大家。

▶︎ FB 原文

▍最近在規劃轉職或正在找新工作嗎?

Cake 近期在世貿會舉辦了一場 2025 職涯博覽會,一次網羅 Google、UNIQLO、星宇航空等 130 多家知名企業,現場可以直接聊職缺、卡位夢幻公司!(詳細可以看圖片)
󠀠
不僅如此,還有很多好康
① 10/2 前報名還有機會抽到iPhone Air、iPad Air、亞洲來回機票、Nintendo Switch 2、ChatGPT Plus 一年會員等實用好禮 (總價值 50 萬)。
󠀠
② 現場還邀請專家分享、提供職涯諮詢,甚至用 AI 幫你健檢履歷——也適合在評估新機會、想認識產業的人。
󠀠
10/4 世貿一館,先報名,再來現場自由逛,希望在職涯路上,我們都能選擇對的方向!

📌 詳細活動資訊:
日期: 2025 年 10 月 4 日 (星期六)
地點: 台北世貿一館
形式: 免費入場,報名請至 ACCUPASS!
報名連結:https://global.cake.me/cfkolkevin
󠀠


[文章] 設計週報 0922-0929

本週設計週報持續更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持續關注我們的更新喔

[設計週報] 瀨戶內 2025 秋季:藝術島嶼最終章 / 攝影節主視覺:民主的相機登場 / 報導者十週年:深度求真線上展 / Figma AI 擴充 MCP 解鎖設計碼整合 / 金點設計 2025 入圍名單揭曉
瀨戶內 2025 秋季:藝術島嶼最終章 / 攝影節主視覺:民主的相機登場 / 報導者十週年:深度求真線上展 / Figma AI 擴充 MCP 解鎖設計碼整合 / 金點設計 2025 入圍名單揭曉


[貼文] 寫祝福、摺小鶴:KitKat 包裝的貼心設計

在日本,KitKat 不只是零食,還有滿滿小巧思。因為「KitKat」的發音聽起來像「きっと勝つ」(一定會勝利),所以考季常被當成「必勝禮」。包裝背後還留空白,可以寫鼓勵話給朋友或考生。2019 年起,日本 KitKat 也把塑膠袋換成特製的防水紙,不只環保,還能拿來摺成小鶴或小玩偶,讓包裝變得有趣又有意義。這些細節,讓 KitKat 從巧克力變成傳遞心意的小禮物。

▶︎ 原文連結

[心得] 推薦 Notion AI 會議記錄

Notion 的 AI 會議記錄功能是我自己目前用過非常喜歡跟滿意的工具,必需要再次推薦給沒用過的人

我發現官方有自己寫了一篇非常詳細完整的使用教學,如果有想使用的都推薦看這篇就夠了

這邊也稍微說一下喜歡的原因,主要在於「整合性」跟「準確性」
󠀠
我知道有很多 AI 會議記錄工具跟工作流也都不錯,但我因為主要工作管理工具使用 Notion,所以能夠在 Notion 上「直接」整理我的會議記錄真的很方便,加上跟 Notion 日曆也能整合,實用度超高。
󠀠
精準度部份支援繁中,而且做了幾十次記錄,最長有約 2 小時,效果都非常不錯(這邊小建議,如果會議或活動時間長,中間有比較明確的換場,可以分別記錄,效果會更好一點) 

AI Meeting Notes (beta) – Notion Help Center
Take detailed notes without needing to type alongside your meetings or video calls.

[簡報] AI X 設計的觀察與心得

上週六在 ShoppingDesign 有一場實體分享,裡面整理了我這段時間對於 AI 的一些觀察、AI 趨勢分享、提示詞應用小技巧
󠀠
截一張簡報很喜歡的圖,MJ 是少數現在還能從最舊到最新模型都能用的工具了,我嘗試用同一組提示詞生成了一組圖,這真的很明顯可以看到 AI 的進步幅度是「肉眼可見」
󠀠
MJ 只是一個代表,在其他 AI 領域,其實 AI 的進步幅度也超大,而且時間才短短幾年,剛好一個大學生進去大學到畢業,AI 就發生了超多變化,現在面對 AI 真的要保持更彈性的心態了

簡報連結:
▶︎ https://kevinlearn.cc/shoppingdesign-ai

也歡迎追蹤我的各個社群平台或訂閱電子報,我平時會分享各種設計與 AI 相關內容▶︎ https://kevinlearn.com


近期電子報

#23[創作邦週報] 遠端工作≠能自由到處工作 / Canva 官方免費資源 / 每週社群更新
#22 [創作邦週報] 社群經營的心態 / 即夢 4.0 / 每週社群更新
#21 [創作邦週報] 給非設計師的教學 / 「學習」的重要能力 / Nano Banana 攻略文
#20 [創作邦週報] 失眠的痛苦 / 設計技巧與資源 / 每週社群更新


設計接案​人才徵集表單-持續徵集中

現在手邊開始有一些設計案需要外包協助,所以才製作了這份表單,未來我這邊收到一些案子可能就會在表單中尋找適合的人才詢問。

表單:https://creatorhome.notion.site/22aa988f56d88021b962d88ad3edd12b

關於創作邦與凱文設計

→ 數百種精選設計、工具、AI 資源,請上創作邦網站查看

→ 想學習設計相關 AI 知識的可以看我製作的免費 AI 設計應用指南

→ 想透過 IG、YT、Threads、FB 等社群平台追蹤我,都可以在我的 Portaly 找到相關連結




🧡 貼心提醒:

1.通常你會在每週三收到電子報

2.如果你的這封信被分類到促銷信件垃圾信件,建議手動將創作邦新增至你的聯絡人名單,未來才不會收不到喔!

3.有發現錯字、錯誤等狀況都歡迎跟我說,雖然改不了,但能幫我進步

4.喜歡我的電子報,歡迎分享給更多人,這給我的最大的鼓勵與幫助

5.直接支持我!可以參考我的產品,這對我會有很實質的幫助

6.追蹤我的各個社群:https://kevinlearn.com

最後,歡迎大家回信或提問給我,我會再透過回信、寫文章的方式回覆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