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發現自己雖然沒有特別的信仰(不會特別在固定節日拜拜、做儀式等等),但因為最近發生不止一件讓我感覺不順的事情,第一個想到的還是去廟裡拜拜 XD
可能是在拜拜當下會有種感受是這件事還有人聽到,可能能幫我解憂,我不一定要一個人承擔了,有時候「儀式」的用意更多的是讓我們內心能夠找到一點依靠,變得更平靜,在拜的當下,其實我感受的是自己在跟自己對話,重新找回一點內容的平靜,讓自己不那麼焦慮。
護照遺失之旅-宿霧 Cebu
前段時間有提到我要跟公司去旅遊,這次我們的目的地是菲律賓的薄荷島跟宿霧,我自己是很喜歡跟大家去旅行,尤其能去沒去過的國家總是特別開心。
因為能看到很多過去沒見過的人文風景,不過在旅程的倒數第二天下午,我開始遇到了這次旅程的大魔王:護照遺失。
下面會跟大家分享過程,以及我大概是如何解決的,不希望大家遇到,但假設遇到了,希望這些經驗可以給大家一點幫助。
● 掉護照的始末
護照的遺失其實一開始我是覺得自己拿出來再次放回去背包沒放好掉落,但回國後整理照片,發現我竟然有拍到護照最後身影,看起來是在包包中,但拉鍊沒拉,所以也不排除被拿走,但不管是哪種,都說明了我在保管護照上不夠細心。
這邊建議可以用貼身小包包來放,會更安全,我其實就是換了新買的包包後掉的。
掉落後,其實不是馬上發現,而是離開吃飯的商場搭車後要付錢時發現,這邊我馬上又搭車回頭去找,但當時就沒找到,當時也有馬上跟導遊聯繫,請他們協助。
其實在回去餐廳沒找到時,我就抱持最壞打算了,已經開始搜尋如何處理了。
● 處理的方式
這段應該是最重要的,我會把導遊給我的處理流程分享給大家,也會把親身經歷補充進去,希望可以對大家有幫助,有些經驗我覺得在不同國家應該也會有些幫助。
護照掉 SOP
- 去外事警局( Tourist police station )報警,取得遺失證明文件
我連在台灣也只有掉手機去過一次警局,更別說宿霧的警局,當時是導遊找當地翻譯協助一起去處理,這邊我覺得如果是個人自由行真的會很難處理,光是溝通就很花時間。
尤其我去第一間警局時,一直被拒絕,他們不想處理,希望我們去其它間,後來又找到其它間,有警察協助處理,但因為週末晚上,所以又要等待負責的長官後續蓋章,這邊只能回去等待。
這邊後續是由導遊交給當地翻譯協助處理,事後會給翻譯一筆費用,如果警察那邊處理上不順,請記得拿一點「國父」出來很好用。 - 公證, 去菲律賓公證單位公證
其實我在網路搜尋時,當時沒看到這個,但菲律賓這邊很多事情都會做公證,所以這份遺失證明也需要公證,好在這個部份當地翻譯也是一起幫我去處理好,畢竟護照遺失這件事我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早就變成一個類似產業的服務了。
這邊我是因為有導遊才能找到當地人協助,假設我是自由行,我應該會上 FB 社團協助,就我知道的這些旅遊討論社團都有很多導遊,比較高機率問到。
*這邊補充如何洗衣服,因為要待更久,衣物可能不夠用,我在菲律賓當地有找到洗衣店,可以幫你快速洗衣,是秤重的服務,當天洗隔天可以拿,如果比較急要跟他說,另外領衣服時最好先確認衣服有沒有拿對,我就遇到拿錯,好險有找回來。 - 致電馬尼拉駐菲律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撥打急難救助電話 0917-819-4597,說明護照遺失狀況,這邊是由導遊協助我打,他們會告訴我們該如何做。
其實這個在一開始遺失時就能打,尤其你不知道如何做,不確定怎麼處理,他們一定最有經驗。 - 去馬尼拉申請臨時入境證明
在菲律賓任何地方遇到這狀況都必須飛馬尼拉,因為要去去駐菲律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申請臨時入境證明。
這邊持護照影本、遺失相關證明、照片兩張、手續費辦理,這邊幾點大家能特別注意,護照強烈建議平時就拍照一份存雲端,除了申請外,你手機有護照圖片也飛馬尼拉跟住宿使用。
照片部份可以在 mall 拍,這邊的 mall 都是綜合類型,集結很多服務,多數都有照相館,現場拍都能一小時內拿到。
另外,這邊要注意是辦事處是早上 8:45 開始處理,為了能盡早處理,我是搭紅眼班機一早四點多飛到馬尼拉去等待。
這邊進去辦事處需要壓一張「有照片」的證件,身分證或健保卡都可,所以這邊證件一定要帶。
進去後跟他們說明要辦的事情,記得有台灣人專用櫃臺,可以先去詢問看看,他們有機會盡快協助,會讓我們填寫一些資料跟提供前面說的證明、照片。
這邊填寫資料會需要地址跟電話,如果你有住宿,就先填寫飯店資料即可。
資料處理好就要等待,會有一個面談,主要是他們需要做簡單的面談了解護照為何遺失,更多是判斷你是否可能是「故意報遺失」,這部份需要依照當天狀況來等,但面談很快,面談的人也很好,優先安撫情緒,也告訴我拿到資料的後續要做哪些處理。
另外也是在這邊才發現,辦事處的 Google Map 有很多人分享心得!是很真實跟寶貴的經驗。
一般2至3工作日 ( 最快當天拿到) 後,到代表處取臨時入境證明(網路跟導遊資料都會說不一定能一天拿到)
但我去時,辦事處那邊的人很好,當下就幫我處理好,讓我可以馬上拿到,拿到就能馬上去移民署辦證明。 - 至菲律賓移民署補蓋入境章
到這邊後很高興移民署有給我名片,讓我能找到專門處理的人幫忙代辦,網路上大家去查,應該會看到說進去有很多穿紫色背心的 BT(代辦人員),但實際到那邊沒有人穿紫色背心,後來發現這些人都只掛名牌,背帶上可以看到 BT。
這些人可以協助代辦,至於費用我大概是花 1,500 批索,網路上也有 2,000- 2,500 等價格,所以如果一開始他跟你報價太高,像是什麼 6,000 之類的,記得殺價,可以說你錢包遺失沒那麼多現金之類的,我個人認為 2000 左右其實都合理,畢竟他們辦這個流程需要經過很多人,這筆錢也不會只有一個人拿的。
這個代辦,就要看狀況,運氣好能當天拿到證明,假設你當天拿到(拿到就能回國了),不過時候如果你也是趕來馬尼拉,前天都沒睡,就要評估是否要直接衝晚上班機回台灣,如果你不急,建議睡一晚,養好精神再回來。 - 訂機票從馬尼拉回台
我團體比較無法改機票,如果你自己訂,在護照確認丟掉時,就要先確認是否可以改機票,盡量往後延個 3 天左右。
這邊回國沒護照,你的入境證明就是護照,一路上就是要靠這份證明讓你能通過馬尼拉跟台灣海關。
通常證明上都會有詳細的說明,不用太多說明,海關那邊都可以理解,我自己是沒有被問到什麼話,回程都算順利。
● 學到的經驗
其實大家看完前面介紹,應該能感覺到超麻煩,所以保護護照很重要,那怕再麻煩也要保護好,因為遺失的各種成本太高了。
除了保護好護照外,這邊列點整理一些這次旅程後我覺得很有幫助的一些事:
1.帶行動電源:好險這次有帶,因為需要在外面跑行程處理,要是沒行動電源,手機沒電會整個超崩潰。
2.買 Airtag:我沒買,但我在想如果有買,在重要的地方放一顆,也許可以提高找回的機率(所以我回國馬上買了)。
3.eSIM 超方便:手機最好要能用 eSIM,因為出國護照掉後要更久才能回來,你的手機還是需要網路才能處理,有 eSIM 隨時能加購。
4.當地叫車 APP:一定要先註冊好,且綁定不止一張信用卡,因為我用 Grap,但綁的信用卡剛好是掛失的,所以還開了漫遊重新綁(為了收台灣簡訊)。
5.分散錢、卡、證件:不要把重要的東西都放一起,因為丟一個會一起完蛋,像是錢可以行李箱、隨身都帶一點,卡片出去刷也不要整個錢包帶,另外美金很好用,幾乎各國都好換錢,可以換一些備用,沒花到之後去其它國家也能用。
6.保護好手機:建議出國可以用掛繩之類的讓手機隨時在身邊,護照跟手機都掉的慘況我不敢想。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經驗分享,這次是感謝導遊與馬尼拉當地有朋友協助,才能順利完成,如果只有我自己,這段旅程應該會超級難。
後續有機會應該會把內容整理成更完整的文章。

Adobe Max 2025
Adobe 這次發布會也是更新了不少內容,其實功能上讓人感到「驚艷」的不太多,但還是很期待可以實際用到,因為 Adobe 的強項一直是生態系的整合,AI 搭配他們原有的功能,才是 Adobe 最好用的地方。
不過這次更新有看到 Adobe 有開放更多其它 AI 模型加入,讓工具有更多的應用性。
Canva Keynote 2025
雖然我知道很多設計師不認為 Canva 是一款專業的設計工具,但我想他們其實也不單純想走 Adobe 這樣專業設計工具的路,一直以來 Canva 就是為了讓更多非設計師也能夠輕鬆的使用工具做設計。
對於非設計師來說,Canva 在易用性上真的很強,而且透過他們今年的幾次更新發布後,可以發現 Canva 不只是想做一個圖片設計工具,他涵蓋了各種工作領域,連文書工具、電子報、網頁、影片都包含進去。
主打的都是用簡單的方式做出還不錯的設計(大眾標準),多數使用者也只是為了解決基本需求,並不是人人都想成為設計師或想追求很好看的設計,不過進階部份他們也收購了 Affinity 這個專業設計工具並免費釋出,這也能看到他們的野心。
他們想讓更多人可以透過他們的工具去發揮想像力,就像是他們發表會活動說的「人類的想像力是我們擁有更美好世界的重要能力。」,我真的超喜歡這段。
Schema by Figma 2025
Figma 也是 10 月有發表會,主要內容跟他們 UI 相關的設計功能有關,不過當時還公告了他們收購了一間 AI 公司,這個是我比較期待的,希望 Figma 能更全面。
連結是 Figma 對收購 Weave 這件事的說明,未來這功能會叫「 Figma Weave」:
https://www.figma.com/blog/welcome-weavy-to-figma/
其實目前我自己最喜歡的設計工具是 Figma,覺得這工具兼具了一些 Adobe 跟 Canva 優點,像是在設計操作上我覺得 Canva 不夠彈性,但 Figma 就比較好,但效能跟使用體驗上,我覺得 Adobe 容易當且儲存不方便,Figma 這塊就跟 Canva 一樣都是雲端化,使用起來多數時也都很順。
很推薦大家使用看看,個人免費就能用。
課程推薦:《AI First 行動力|帶你降本、增效、創造新商機》

近期參加了前 LINE 台灣總經理陶韻智老師的 AI 實戰課,深受其強調的「商業思維」啟發,以下簡單分享在課程學到的五個觀念:
- AI First 思維:「除非證明 AI 做不到,否則不輕易僱人。」重點不在擔心被取代,而是思考如何利用 AI 放大自我價值,「對的人用 AI,贏得更快」。
- 視為夥伴:將 AI 當作高材生夥伴而非工具。若 AI 回答不佳,應反思自己的指令與背景資料是否充足,而非直接怪罪 AI。
- 決策價值:AI 能高效執行與分析,但人的核心價值永遠在於「問對問題」與「準確判斷」。
- 3A 應用與變現:運用「自動化、強化、代理」框架釐清使用場景,並借鏡老師真實的工具開發與 Reddit 推廣經驗,思考如何變現。
- Vibe Coding 落地:善用 AI Studio 或 Cursor 讓創意快速成真,重點在於依需求選擇合適工具,而非盲目追求技術。
最後,我們學到的是我們應成為 AI 的「老闆/管理者」,專注於「指引方向」與「審查成果」,善用這股力量創造更多可能。
看心得全文:不是工具,而是夥伴:AI 實戰課給我的「五個」啟發
這篇文章只是課程的 10% 左右內容,老師在他自己的線上課程中有有更完整的介紹跟分享,如果你對我的分享有興趣,參與老師的線上課可以學習到更多!
例如還能學習到「AI 流程再造思維」、「如何打造自己的 AI 專屬顧問」、「多個 AI Vibe Coding 實戰案例」、「產品部屬流程」、「如何跟 AI 互動」等等豐富內容。
▍🔥 關於線上課程
📌 課程特色:
- 7 小時完整內容,預錄影片可不限次數觀看
- 從思維到實作,包含 Vibe Coding 模組化設計
- 零程式背景也能學會,跟著做就能產出各種 AI 應用原型
🎁 目前有早鳥優惠(至 12/21 止):
- 現在購買低於 42 折
- 使用我的專屬優惠碼折扣碼「kevinonly」再折 $350
課程連結 ▶︎ https://hi.sat.cool/e9eHg

[文章] 設計週報
因為我個人出國+工作因素停更,但我們的設計週報還是有持續更新,如果你錯過了都可以在網站看到,我們把每一週的週報都單獨整理成文章。
如果你想要一次快速瀏覽跟搜尋設計週報,也可以透過創作邦網站的週報專區查看
▶︎ https://creatorhome.tw/news



近期電子報
#28[創作邦週報] AI 瀏覽器使用心得 / 開勞報單好幫手 / 這週更新了...
#27[創作邦週報] 我的自我成長心得 / AI 影像創作者推薦 / Manus 使用心得
#26[創作邦週報]怎樣減少生圖 Al感 / 影視颶風專訪 / 每週社群更新
#25[創作邦週報] 遠端工作心得&升降桌團購 / ChatGPT DevDay / 每週社群更新
#24[創作邦週報]自媒體變興趣媒體 / ChatGPT 官方免費資源 / 每週社群更新

[學設計] 26 小時的 Adobe Illustrator + Photoshop 入門

雖然這堂課已經是我幾年前推出的,但到現在回頭看,如果你是剛入門,這堂課對於剛開始接觸的人還是有幫助的,我把各種 Illusrtrator 技巧、實戰心得放入。
時長會那麼長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實戰案例單元」,我直接用一些實際設計案例來當教學案例,「從頭邊製作邊教」,可能設計比較專業的人會覺得很拖,但我自己在剛開始學習時看教學最怕的就是步驟有跳或是沒有仔細說原因。
常常就會直接跟步上,所以當時在製作時就沒有特別剪輯跟加速,盡量保留所有步驟,讓剛開始學習的人可以參考。
有人可能也會想問 AI(人工智慧) 很方便,學這還有用嗎?其實我到現在還是受益於這些技術,而且 AI 只是在部份設計工作上有些輔助作用,離取代還有段距離,尤其對於專業工作者來說就更遠了。
現在很多人直接生成圖片使用,通常都是非設計工作者,本身對於美感也不在意,才會這樣覺得。
目前累積已有 3199 人購買,👉 看看《高效設計攻略》
關於創作邦與凱文設計
→ 數百種精選設計、工具、AI 資源,請上創作邦網站查看
→ 想學習設計相關 AI 知識的可以看我製作的免費 AI 設計應用指南
→ 想透過 IG、YT、Threads、FB 等社群平台追蹤我,都可以在我的 Portaly 找到相關連結

🧡 貼心提醒:
1.通常你會在每週三或四收到電子報
2.如果你的這封信被分類到促銷信件或垃圾信件,建議手動將創作邦新增至你的聯絡人名單,未來才不會收不到喔!
3.有發現錯字、錯誤等狀況都歡迎跟我說,雖然改不了,但能幫我進步
4.喜歡我的電子報,歡迎分享給更多人,這給我的最大的鼓勵與幫助
5.直接支持我!可以參考我的產品,這對我會有很實質的幫助
6.追蹤我的各個社群:https://kevinlearn.com
最後,歡迎大家回信或提問給我,我會再透過回信、寫文章的方式回覆大家



Discu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