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邦週報] 創作路上的感觸 / AI 設計應用指南 / 每週社群更新

[創作邦週報] 創作路上的感觸 / AI 設計應用指南 / 每週社群更新

[創作邦週報] 創作路上的感觸 / AI 設計應用指南 / 每週社群更新

Hi 大家好,最近身邊看到一些難過的事,看到在意的人被傷害,我就再次想到我個人 IG 的自介一直寫著「願所有的善良都能被溫柔以待」,有時我真的感覺很無力,只能盡量讓自己更好,才有心力去幫助到更多我在意的人。

創作路上的感觸

從經營社群分享創作到現在超過 4 年了,這 4 年經歷了很多,不管是工作的轉變、創作的難關、各種紅利與低潮,都有很多能分享的。

這次打算來分享一下我自己一路上特別有感觸的一些事情。

1.好的創作需要好的養分

我從正職轉成兼職,原本希望能有更多時間經營自己、分享內容,但到現在反而變成更多時間花在接案上。

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我發現自己如果想要一直創作出「真正有用」的內容,我就不太可能變成全職創作者,除非我分享的內容本身就是教人如何創作。

不然以設計來說,我如果要「更有說服力」的跟大家分享各種設計經驗、觀察、技巧,還是要有實戰經驗,畢竟我多數看我內容的人都是在第一線努力的人。

我不希望我的教學內容跟他們脫節,除了努力了解跟學習新知外,我也希望用實戰來去驗證,並跟大家分享。

只是要同時兼顧這創作者跟實際工作當然就沒有那麼容易,我現在還在慢慢調試。

2.社群很現實

這邊的現實有很多面向,包括平台、觀看者、其它創作者、廠商。

一、平台
經營社群四年多,很明顯的知道平台有所謂「紅利」,以現在 IG 來說,短影音就明顯有比圖片更好的流量,像是我比較偏好製作圖片來呈現的,就會吃虧一點。

再來像是新平台,以 Threads 來說,素人也能有機會創造爆文,這是很好的機會。但要累積並留住這些流量,就需要更多功夫了。

但至少你有了機會,假設都是零粉絲開始,發同樣的內容,你發在 FB、IG,可能完全沒有人會看到(短影音還有機會),但以一般文字或圖片來說,Threads 對於素人絕對更友善。

二、觀看者
會觀看我內容的人是我特別在意的,但我也知道不可能永遠留下大家,因為我自己也常常不繼續追蹤過去會看的內容,不管是知識性或娛樂性的,原因也很多,也不一定是內容不夠好,可能是現在的我沒那麼需要了。

我現在開始在意的是「我想做的事」跟「願意看我內容的人」是否能找到比較好的交集,慢慢去聚焦找到喜歡看我做我喜歡事情的人。

以現在來說,我主力聚焦在「AIX設計」相關創作,不止是生圖,而是更多元的應用,因為我自己感受到「AIX設計」帶來的衝擊和樂趣,所以想把它分享給更多人。

經過長時間經營我知道觀看者會決定你做創作是否能賺錢,有些賽道就是更容易變現,有些領域就是有更多的受眾。

但創作最重要的還是「創作者能否持續創作下去」,你不創作了,那就什麼都沒了,當然我還是會調整創作方向,我知道「錢」很現實,沒錢我也無法持續走這條路。

所以我提高接案比例,一部份也是為了讓案子能支持我去創作,提供更多想分享的內容。

三、其它創作者
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夥伴,不過我性格上不太習慣主動交流,所以我真的沒有很多太熟的朋友,我也很不喜歡去拜託人或談合作,這應該會是我想要去慢慢調整的,讓自己可以跟其它創作者有更多互動,甚至是合作。

在現在經營困難的時期,打群架可能是更好的方法,如果你看到這邊,是創作者,覺得我們有機會合作,都歡迎直接找我,很樂意跟大家聊聊,不排斥任何可能性。

四、廠商
這邊的廠商我涵蓋比較廣,任何可以創造利益機會的都算,像是團購合作、開課、業配、講座等,我一直很感謝所有願意找我合作的人跟廠商。

其實我到現在還是對於這類合作有很多的顧慮、不自信,原因很多,有些時候我們都希望能一起創造效益,但是有時成果卻不如人意。

例如我幫忙業配,結果沒有推出去或賣很少,我其實會感覺很沮喪,更多的是覺得沒幫上忙,廠商付錢,結果效果不好,當然我知道原因不會完全只有我。

但我比較能控制的其實只有自己,像是以我來說開團購其實不賺錢,像是這次會再開,是因為喜歡,還能夠順便賺錢,達成多贏這種事我很喜歡。

當然我也有成效比較好的案例,甚至最好的成效都來自「FB 長文」—我把業配文當作一篇超有料的原創內容來精心製作,我希望看了文章的人都能有收穫,我發現讓人有收穫是非常好在短時間建立「信任感」的方法。

有了信任感,這時再來推薦東西一定會更有說服力。

除了信任感外,好內容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更多的曝光」,因為好內容容易吸引大家留言、收藏、分享,這對內容都是加分,而分享則是非常好的曝光,比起廣告更棒。

原因在於「那些分享者都在幫你背書」,他們的分享很多都是表達認同與喜愛(攻擊與質疑例外),這樣他們的朋友看到就會更容易對文章產生信任與興趣。

但很多時候不是所有業配都能寫出好文,我現在接推薦前也會思考一下有沒有我能發揮的地方,這樣才更有機會創造多贏。

======

創作路不容易,也有很多挫折,但如果你跟我一樣是經營「個人品牌」,其實不需要那麼焦慮,因為個人品牌是「長期事業」,需要耐心經營,短期的波動和困擾都只是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

你可以先暫停、可以調整創作在生活中的佔比、可以換種方式重新開始,但不管是哪種形式,要記得,這是一件「長期」的事,就算你不經營社群,你的個人品牌依然會用另一種形式去展示。


[推薦] AI 設計應用指南

因為一直在測試各種 AI 圖片生成與應用在設計上的小技巧,有些內容過去只放在筆記中或是內部分享、講座上。
󠀠
想說都記錄跟分享了,就來認真整理一下,現在終於把部份可以釋出的內容整理好放上去了。
󠀠󠀠
這邊所有內容都是「免費公開」的,原因有幾個:
1. AI 速度太快:真的太快了,出的教學可能沒多久就過時。
󠀠
2.太雜了:工具太多、應用方式太多樣、免費付費工具都有,我自己同時就是使用很多不同工具,很難完整把我想教的都給大家,所以乾脆讓大家挑自己喜歡的學。
󠀠
3.單純就當回饋吧:會喜歡 AI 的一部份原因就是喜歡知識被共享,所以如果能夠因為我的分享幫到更多人,帶來更多回饋就太好了。
󠀠󠀠󠀠
這份內容盡量不會單純只放 Prompt 或介紹操作,也會稍微提說「為何我是這樣下的」,以及一些背後的用意。
󠀠
畢竟 AI 功能更新太快,只講功能可能很多內容一下就沒有用了。
󠀠󠀠
目前剛開始弄,先把我的舊內容更新上去了,未來會持續更新,不過一人作業,如果有錯誤、不足或建議都歡迎大家跟我說。
󠀠
如果大家喜歡或覺得有幫助,再請多幫我分享!

推薦給喜歡 AI 與設計朋友:https://creatorhome.gitbook.io/ai-design

󠀠

[​好工具] Canva Code 讓我看到完全不同的簡報場景

Canva 這次大更新後,我感受最深的是它已經不再只是一款簡單便利的設計工具了。

而是一款更全方位的工具,他們想做的是讓各種工作情境都能在 Canva 解決,且提供更好看與優雅的解決方案。

這次最喜歡的就是 Canva Code,他可以透過文字來提出需求(中文也通),讓 AI 寫程式製作網站與小工具。

而這個完成的網站或工具可以直接放進 Canva 簡報,在播放時可以直接操作使用,這樣的改變讓簡報完全大變身,舉幾個我看到跟測試的案例。

1.上課教具:我有看到不少老師分享讓 Canva Code 幫自己生成教具,方便在課堂中跟學生示範一些操作才比較好懂的案例,除了學校,一般講座課程也都可。

案例一:數學教具
案例二:物理教具

2.互動工具:BMI 計算機、互動題目、大地遊戲等,假設你是營養師,在講座上分享互動,可以自己製作一個 BMI 計算機,請一個自願者提供資料,現場算給他看病提供建議,這樣就是一個超方便的互動工具。

或是今天辦營隊,你要跟大家做互動、破冰、玩小遊戲,就可以使用 Canva 去設計。

3.桌遊輔助:有些桌遊偏複雜,常常需要計算分數或數據,這時可以把說明書內容直接丟給 AI,並說明你想要他設計什麼工具,就可以快速完成。

一定還有更多應用方法,很推薦大家可以去嘗試看看。

👉 官方原文

[​團購延長至 4/27] 感謝不少朋友支持,特別爭取延長時間

很開心這次有不少朋友支持,所以特別跟廠商討論爭取再延長一段時間。

可能還有些朋友處於猶豫中,我想要從我的角度再來特別介紹一下,之前介紹了我用比較久的坐墊,這次來介紹「優雅椅」,雖然使用時間比較短,但也有一些不同的體驗感受。

如果你還在猶豫該挑選坐墊還是椅子,可以參考看看。

1.適合本來就想買椅子的人
如果你剛好就想買椅子,那優雅椅肯定最方便,不需要另外再買椅子。而且優雅椅本身體積小,適合空間不大的環境。

2.支撐感更強
可能因為只有坐墊,所以支撐感更強,相較於我放在椅子上,可能因為椅子本身比較軟,所以坐起來還是有些差異。

另外椅子有 6 度傾斜底座,不管是後靠或稍微前傾,椅背都能服貼。

3.沒有扶手、頭靠
如果你希望有扶手跟頭靠,可能就不適合,因為這椅子沒有扶手完全就是為了讓坐姿更好使用的,能避免斜靠等狀況。

不過我自己覺得如果偶爾要舒服一點,其實可以去坐沙發,這張椅子就是讀書跟工作用。

4.好組裝
因為結構簡單,所以組裝上很容易,一個人也能輕鬆做到,所以不需要太擔心太麻煩。

團購資訊

【ROICHEN】 優雅椅 x 正脊坐墊,團購價優惠外,滿 999 元還免運

我的專屬賣場: https://s.add.one/5zv73u

✴️ 優雅椅特色:6 度傾斜底座+堅固的曲線椅背特殊角度設計,讓腰部自然貼合不費力,維持腰部穩定。

✴️ 正脊座墊特色:兩側會拉伸骨盆提升腰椎支撐您的腰部,讓您輕鬆不費力的維持正確坐姿。


[AI] 條紋風格的新融合

嘗試用茄芷袋的概念來去生成,結合不同材質來展現家具、生活配件新的樣貌。

👉 IG 案例展示 👉 完整教學

→ 關於創作邦更新資源,請上創作邦網站查看




🧡 貼心提醒:

1.通常你會在每週三收到電子報

2.如果你的這封信被分類到促銷信件垃圾信件,建議手動將創作邦新增至你的聯絡人名單,未來才不會收不到喔!

3.有發現錯字、錯誤等狀況都歡迎跟我說,雖然改不了,但能幫我進步

4.喜歡我的電子報,歡迎分享給更多人,這給我的最大的鼓勵與幫助

5.直接支持我!可以參考我的產品,這對我會有很實質的幫助

6.追蹤我的各個社群:https://kevinlearn.com

最後,歡迎大家回信或提問給我,我會再透過回信、寫文章的方式回覆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