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 Banana:Google 最新 AI 影像編輯工具

Nano Banana 是 Google 最新的 AI 影像編輯工具。它能用自然語言指令修改照片,從去除背景、變換姿勢,到修補人像與補色等等,只要一句話就搞定。

更厲害的是,它能精準保持角色一致性,適合多場景敘事構圖,這款工具為影像創作者帶來直覺、快速、精準的編輯體驗與成果,不過同時也引發對深偽與誤導影像濫用的關注。

🔎 資訊參考來源:https://blog.google/products/gemini/updated-image-editing-model/


從視覺翻新到特展串聯:大溪木博館十年慶典

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邁入十週年,以「拾年有承、工藝之城」為主題推出四大特展與在地品牌聯名活動,活動日期為 5/16 到 10/12。

今年五月,木博館也已率先完成全新視覺識別升級,設計靈感源自大溪山水與木藝,將「DAXI」字樣融入幾何圖紋與導引系統。從品牌形象到展覽內容,木博館透過這次改造與慶典,展現十年積累後的在地文化能量與全新面貌。

🔎 資訊參考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DaxiWoodartEcomuseum


Cracker Barrel 簡化標誌引反彈,恢復原版形象

Cracker Barrel 本次 logo 更改由 CEO Julie Felss Masino 主導,意在擺脫舊式「Uncle Herschel」形象,打造極簡新標識,並同步更新餐廳裝潢。此舉引發懷舊族群與保守派粉絲強烈反彈,甚至川普也公開批評。

最終 Cracker Barrel 回應顧客聲音,決定撤回新 logo,恢復使用經典形象,並強調品牌核心價值未變。這波設計風波凸顯品牌忠誠度與形象更新之間的敏感平衡。

🔎 資訊參考來源:https://www.thedailybeast.com/cracker-barrel-did-more-than-just-ditch-logo-after-maga-meltdown󠀠


藝術與台語融合:國美館推出「藝術ka辦桌」營隊

「2025 國家語言視覺藝術體驗營—藝術 ka 辦桌」今夏由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以館藏畫作為起點,結合視覺藝術、台語學習及肢體表演,設計跨領域沉浸式課程。

8 月份安排一日營共 8 梯次,適合 8–15 歲兒少,讓他們透過「藝術導覽」、「閱讀」、「創作」與「表演」,以台語詮釋美術館作品並呈現生活想像,目前最後梯次正倒數報名中。

🔎 資訊參考來源:https://www.ntmofa.gov.tw/News_Content.aspx?n=1383&s=242323


2025 倫敦設計節:地標式裝置+合作夥伴節目

London Design Festival 將於 2025 年 9 月 13–21 日登場。由 Lee Broom 設計的「Beacon」將於 Southbank Centre 前亮相,使用再生玻璃與環保材質打造,每整點與大笨鐘共鳴,呈現光影節奏舞動。

另一焦點為 Paul Cocksedge 的「What Nelson Sees」,觀眾可透過雕塑裝置中的望遠管,一窺歷史與現代中的倫敦樣貌。

🔎 資訊參考來源:https://londondesignfestival.com/


🧡 感謝你觀看設計週報,每週我們都會整理 5 則這樣與設計有關的大小事,分享在社群與網站上,希望可以幫你了解更多設計的最新消息(不侷限視覺設計)。

1.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更多人,這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2.直接支持我們!可以參考我們推出的數位商品,這對我們會有很實質的幫助

3.追蹤我們的各個社群,可以看到更多我們的分享:https://kevinlearn.com

4.合作等重要需求可透過合作洽詢表單聯繫